新时代三问:什么是智慧社会?如何推进智慧社会?智慧社会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自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提出“智慧社会”后,智慧社会就立即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讨论”。关注与讨论的焦点是:什么是智慧社会,智慧社会与智慧城市的关系,以及如何推进智慧社会等。
其中,关于什么是智慧社会的讨论自提出起到现在都没有达成共识。对于什么是智慧社会,民众是社会的主人翁,最有发言权。在《中国信息界》记者采访过程中,很多市民,特别是大城市的市民都认为:近两年,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了智慧社会。北京市市民陆先生对《中国信息界》记者说,“我觉得现在的社会挺智慧的:我不想做饭时,在大众点评就可以叫外卖;出门不带钱带个手机就什么都能买;出差、出游都可以在网上自己设计路线,网上订票,网上叫出租车、顺风车,网上订宾馆;不知道的路线可以在手机上查地图;路近的可以骑共享单车……很方便,很智慧。”
智慧社会真的像市民想的一样简单吗?到底什么是智慧社会呢?
一、什么是智慧社会?
在2018年1月14日,中国信息协会、《中国信息界》杂志举办的“2018首届中国智慧社会发展大会暨第二届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以下简称智慧社会大会)上,中国信息协会会长何翠芹在做智慧社会大会开幕式致辞时提出,智慧社会,毋庸置疑是与信息化息息相关,因此,应与信息化一样,以人为本,造福百姓普惠民生,同时,也应具有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特质。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司副司长朱皖在智慧社会大会上致辞时表示,智慧社会范围更广,同时,他认为智慧社会对支撑社会建设的数字建设、智慧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马忠玉认为,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是以共同的物质生活活动为基础,包括物质生产、物质与人、人与人之间,形成一定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总体。因此,智慧社会就是要运用ICT技术、产品建设与运营的社会发展,包括社会组织形式与组成单元的相互联系,社会管理公平、高效、安全,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类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朱玉表示,智慧社会是指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和规则,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有效地利用前沿科技,从事形成基于智能和数据的生产、生活、治理、循环驱动的创新的社会形态。也可以说,智慧社会是继狩猎社会、农耕社会、信息社会之后,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逐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新型社会形态。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智慧社会就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度融合的社会。他表示,智慧社会的内在逻辑和主要特征为:数字化是前提、网络化是路径、智能化是手段、智慧化是目标。同时,他还认为智慧社会应该包含“六智”,智能治理、智慧产业、智慧商务、智慧服务、智慧生活、智慧生态。
而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办公室秘书处秘书长单志广则早在智慧社会大会召开前,就在人民日报、《中国信息界》杂志撰文,提出,智慧社会是在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基础上的理念深化、内容延伸和范畴的拓展,体现了智慧城市和智慧乡村的有机结合,反映了新时代深化城乡发展的根本的要求,对于解决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在智慧社会大会上表示,近些年,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太快,存在很多成熟性问题,比如,近些年大家关注点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但却忘记了中国更大的区域是乡村,而对于乡村的建设我们大多都提城镇化,而非城市化。如果因为这些造成失衡,其结果就会造成更多层面的失衡,包括城乡差距、数据鸿沟等。这些问题其实早已经显现,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目前我们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服务挑战还很大。那么,如何解决我们目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智慧社会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单志广认为,智慧社会有利于从社会发展的全局开展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智慧化转型的顶层设计,构建以东促西、以城带乡、以强扶弱的智慧社会建设新格局,发挥智慧城市以及城市群、城市带、智慧小镇的引领辐射作用,以网络化、平台化、远程化等信息化方式提高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均等化水平,构筑立体化、全方位、广覆盖的社会信息服务体系,推动智慧城市与智慧乡村的信息网络宽带化、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管理统筹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产业发展联动化、社会治理精准化,打造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智慧社会管理和服务,缩小社会发展的区域数字鸿沟、城乡数字鸿沟、群体数字鸿沟。因此,单志广表示,智慧社会对于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化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智慧社会&智慧城市
智慧社会一经提出,人们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智慧城市,那么,智慧社会与智慧城市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范恒山在智慧社会大会上表示,智慧社会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智慧城市。
何翠芹表示,建设智慧社会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新型智慧城市为切入点,以推动信息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充分融合为目标,着重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匹配问题。
朱皖表示,建设智慧社会要与智慧城市相结合。
马忠玉认为,智慧城市是智慧社会建设和运营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本身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只是范围大小有差异,但是建设内容应该是一致的。
汪玉凯也表示,智慧城市是智慧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巨型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城市中的社区等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未来,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智慧城市在智慧社会中的地位作用还将上升。因此,智慧城市建设的水平,直接影响智慧社会的历史进程。
在十九大刚刚提出智慧社会后,2017年11月,单志广在接受《中国信息界》记者采访时就表示,要在新型智慧城市的基础上推进智慧社会。他说,智慧社会建设根本上是要服务于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要以为民、便民、利民、惠民为根本出发点,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会民生问题,始终把百姓需求和幸福感受放在首位,不忘初心,务求实效,提高广大群众对智慧社会建设的现实获得感和满意度。这些都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一致。新型智慧城市是在现代信息社会条件下,针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核心,为提升城市发展方式智慧化而开展的改革创新系统工程。
三、如何推进智慧社会?
既然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是智慧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推进智慧社会,当然是在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的基础上推进智慧社会。但是,目前,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还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样,智慧社会、智慧城市也面临着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如何解决?范恒山表示,城市是各类资源要素的集中地,是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地,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换个角度说,城市是一种由多类元素、多种功能连接耦合成的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这些元素和功能在运动中的有机结合与协调平衡,是城市有序和高效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如果做不到这些,就会出现城市运行的紊乱或者停滞不前,所以搞好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就要推进实现城市发展的动态平衡。范恒山说,城市的动态平衡涉及很多方面。如,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动态平衡,城市和各类产业发展之间的动态平衡,城市人口结构的动态平衡,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动态平衡,以及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的动态平衡等。其中,推进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的动态平衡很重要。范恒山说,在两者关系上,目前城市治理是矛盾主要方面。当前我们面临着全面创新的环境,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和层出不穷的问题,应该说我们国家许多城市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不相适应的。所以,我们就看到了在治理的同时,又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因此,城市治理是一门大学问,要在这个方面创新思维,优化方式,来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范恒山建议,城市治理要坚持先立后破、边立边破原则,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化的方式来解决和化解城市矛盾。
推进智慧社会虽然要在新型智慧城市的基础上推进,但智慧社会的范围更广。朱皖表示,为了加快推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智慧社会的建设,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推进网络强国。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提速降费,不断提升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为智慧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网络支撑;二是推动制造强国。瞄准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抓紧突破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打造一批国际化龙头骨干企业,实现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逐步构建完善产业生态体系,为智慧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产业供给保障;三是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充分发挥信息消费对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和引领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以信息消费升级,促进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有效匹配,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的良性互动,为智慧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的应用环境。
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表示,人工智能是建设智慧社会的基础技术支撑。他说,目前尽管人工智能能做很多重复的事,但是对有认识性的、主动性的人工智能这方面还是有差距,所以迫切需要用脑科学进行探索。未来,还应加快人工智能的研究,让人工智能促进智慧社会、智慧城市的发展。
单志广表示,智慧社会是一个融合了人文空间、物理空间、信息网络的多维复杂系统。在人文空间上,体现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协调;在物理空间上,体现了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的要求,是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坚持;在信息空间上,通过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管理服务,这不仅仅是人文和物理空间的简单映射,更是对人文物理空间在信息空间的重塑和再造。而现在推进智慧城市时过度强调了机器智能,而忽略了人脑智能作用发挥的人文素质的功能叠加。因此,在推动智慧社会发展的时候,要注重“人文素质+人脑智慧+机器智能”。
另外,单志广表示,智慧社会对每个人都意义非常。他说,智慧社会非常重要,研究工作者可以做系统的研究,功能的匹配,但是最后要把思维融入在每个领导人、每个干部、每个从业者的思想里非常难。他说,目前,人类的目光、观念和脚步虽然已开始进入大数据的智慧时代,但许多人的身体和行动还停留在工业时代,现在很多政府领导的大脑和思想甚至还留在农业时代,根源是没有充分的动力机制。因此,他强调,新时代,要适应智慧时代,革故鼎新,才能真正迎来智慧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