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进号登陆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互联网+

共享汽车驶向何方

时间:2019-06-10 09:53:50  来源:新华社   作者:促进号收藏

共享汽车驶向何方
       戴姆勒旗下共享汽车品牌car2go将于6月30日全面停止在中国的运营,拥有数百万用户的途歌也因经营困境多次被合作伙伴起诉冻结资产……
       近年来,巨大的市场“蛋糕”吸引众多资本进入共享汽车领域,但平台数量和规模快速扩张导致“洗牌”加剧,服务能力建设滞后导致用户体验差。那么,下一步共享汽车将驶向何方?
       资本忙“抢滩登陆”
       据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分析预测,2025年中国的分时租赁汽车将达到60万辆;未来中国共享出行将达到每天3700万人次,对应的市场容量高达每年3800亿元,潜在需求带来的关联市场容量有望达到1.8万亿元。
       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众多大型国有车企重金“杀入”。今年5月28日,“东风出行”首批1000辆共享汽车在武汉投入运营;2016年5月,上汽集团投资EVCARD,当前投运车辆已超4万辆……一些造车“新势力”也强势进入。如格罗夫氢能汽车公司日前宣布今年将在重庆生产200辆面向分时租赁市场的氢能汽车,计划明年量产的1万台车辆也将主要用于共享汽车业务;今年3月,苏宁、阿里、腾讯等企业携手一汽、东风、长安,共同出资97.6亿元打造T3出行公司。
       “烧钱行业”盈利难
       随着众多平台的兴起和扩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目前全国共享汽车企业超过50家,但大多处于大规模投入期,都没有盈利,一些运营成本高、服务能力差的企业难免被淘汰。
       企业运营难。在山城重庆,共享单车受地形限制未能大规模布局,却成了共享汽车企业争夺的“高地”。目前重庆主城区已有10多家分时租赁企业,仅投运的新能源共享汽车就超过1万辆;而car2go投运的Smart车型的成本较高导致用车价格偏高、用户不断减少,其退出中国市场,率先下线的就是在重庆的业务。
       用户体验差。据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宁海介绍,2018年其受理的共享汽车相关投诉超过1200件,主要集中在计费混乱、押金难退、索赔繁琐、商家推诿等方面。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说,一些平台过于注重规模扩张而忽视了运营和服务,有的平台甚至挪用用户押金用于经营。企业应摆脱“押金为王”“烧钱补贴”模式,谨防重蹈共享单车的覆辙。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