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进号登陆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智慧城市

信息资源规划与整合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要务

时间:2016-05-10 14:26:22  来源:论文网   作者:论文网收藏

智慧城市建设实现了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和以人为本的持续创新,完成了从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跃升。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的城市形态。其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令城市生活更加智能,资源利用更加高效,节约了成本和能源,改进了服务交付和生活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支持创新和低碳经济。简言之,智慧城市建设实现了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和以人为本的持续创新,完成了从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跃升。未来数十年内,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主要围绕城市展开,这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及建设新型城镇化突出“创新”的主旨完全一致。因此,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将成为今后城市化中的重大发展需求。
        信息资源规划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至关重要。其中第一要务是做好智慧城市中的信息资源规划和信息资源建设。只有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及其信息资源规划指导下,切实做好综合利用最新的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终端等新技术,主动感知资源、经济、活动、公共场所等方面的信息,及时进行信息发布和信息服务,大力促进城市运行和状态数据的整合和共享,才能逐步实现智慧城市的目标,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城市服务智能化、城市应急快速化和城市监测实时化,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这是因为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跨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在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上,各个城市都要重点抓交通、能源、水资源、环境,以及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必须从整合的角度出发,寻求解决之道,不能只靠各自主管部门。比如,发展智能电网,不只是电力一家的事;与之类似,智慧医疗、数字社区等,也都需要一个跨部门的协调机制。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离不开信息交换、共享和业务协同。
        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是承载信息化建设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手段,上承城市发展的创新管理思想,下牵信息化的核心建设需求。做好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是围绕智慧城市多组织机构的协同工作模式,映射到与之匹配的信息流转模式,引导城市信息资源建设有序合理发展;针对我国智慧城市的迫切现实需求,建议以跨领域、跨组织的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以及知识共创的发展环境,支撑智慧城市各类业务应用的发展。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都遇到诸多新的问题: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之间,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经济发展与政府职能改革之间,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不匹配、不平衡情况,发展中的智慧城市理念就是针对复杂的现实环境,以城市为基本管理单位,将我国应对新形势下问题的智慧,通过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努力,以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为抓手,与创新协调发展理念相融合,形成目标协同的创新环境,以保障整体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信息资源的交换、共享与整合以及信息共享机制的创新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通过对建设中的智慧城市协同发展策略,形成支撑智慧城市科学发展战略和保障机制的信息管理体制、机制与模式。
     做好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建设的要点
     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是要指导建立一个智慧城市信息资源体系,一般而言可按如下分层结构加以描述,即“包括元数据资源、数据资源、服务资源三大类”。做好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首先,需要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战略与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关系、创新业务协同模式对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关系,将智慧城市投入产出分析的重点落在创新城市管理模式与传统城市管理模式之间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评价上;并将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作为评估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预期成果和考察智慧城市建设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条件的要素之一。
        其次,在编制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中必须勇于创新,向上承接城市发展的创新管理思想,向下牵引信息化的核心建设需求。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在于对信息资源的有序管理,要实现有序管理就必须正确理解智慧城市中的“智慧”,正确理解城市管理创新协同工作模式,围绕创新工作模式,建立新模式下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对城市信息资源的“按需服务”便捷模式,这是关联创新工作模式与信息资源有序管理的关键。
        第三,做好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必须紧密围绕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要以投入产出绩效为主牵引,高度重视将信息资源规划的逻辑分析方法与现实城市管理运行环境有序关联,科学设定智慧城市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模型,形成可操作性强的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围绕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及各个领域、各个地区的相关发展规划,形成对城市信息资源建设的宏观需求,深度挖掘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城市发展与创新管理中对基础信息包括人口、经济、法人和地理信息等以及业务应用信息的关联需求。
     第四,做好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必须搭建好信息共享与基础信息校核平台,确保信息的同一性。其中特别要注意每一类以事件为主关联的信息资源主题应用都需要通过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与城市基础信息资源包括人口、法人、宏观经济与基础地理信息等,进行校核比对,构成城市的基础信息资源支撑,将分布在不同机构的海量数据进行清洗、切分、聚合并服务化,并按照新型管理模式,形成按需服务的能力,形成智慧城市的数据模型体系框架。
        信息资源规划具有“建设性”意义
        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所决定,智慧城市的实质是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核心指导思想在于人与经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改变组织之间的信息交互模式,优化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协同机制。“智慧城市”的实现,需要建立在标准规范的智慧城市信息资源体系及信息服务平台上,通过统一的应用支撑基础平台建立各种业务管理和服务应用系统,包括数字城管、应急管理、环保监测等各类综合应用。依据不同市情、深入研究各个城市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信息化需求特征,才能有效评估城市信息化的投入产出效益,形成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信息资源规划意义,在于通过信息资源规划设计,将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映射到信息化建设需求中,逐步形成适合国情的信息化规划设计体系。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