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进号登陆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大数据

大数据对律师的商业服务价值影响

时间:2018-07-05 10:34:08  来源:   作者:促进号收藏

大数据是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

在法律领域,海量的法条、合同、裁判文书等法律相关文本就构成了这样的大数据。

通过新兴的数据解构方式,我们可以让机器读懂这些文本,解读出和法律规则、交易规则、诉讼参与人等有关的重要信息,并且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法律服务领域的已有格局和传统工作方式。

总的来说,大数据会从以下方面对律师行业带来深远影响。

1530691135151397.jpeg

大数据的商业服务评价价值

对律师行业来说,律师评价体系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由于法律知识的专业性,法律服务的受众对律师能力没有足够的判断力,其对律师的选择必须依赖于外界提供的评价。

可以说,评价体系是法律服务市场供需对接的基础,从根本上决定了资源配置的走向。

然而,律师评价体系的建立却一直是律师行业里的一个难题。

从律师主管机构的律师评级到一些市场机构发布的榜单,无一不因为样本的不全面和数据的不客观而或多或少地面临争议。

有说服力的律师评价体系一直未能建立,这成为了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同样的道理,对法律服务的互联网化而言,如果不能解决评价体系的问题,同样无法建立当事人与陌生律师之间的信任关系,资源的高效匹配就无从谈起。

不过,法律大数据可以为律师的评价体系提供更为客观的评价基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律师能力的评价难题。

比如说,从公开的裁判文书法律大数据中,可挖掘出全国诉讼律师的执业信息,为每一位律师“画像”。随着公开信息的增多,这样的“画像”甚至可能扩展到律师的非诉业务。

比如说,从无讼阅读APP这样的法律内容社区的数据中,可以挖掘出律师们发表文章的情况,同行的评价与点赞则可以成为评价律师专业能力的重要依据。

除此之外,法律行业里其实已经沉淀着一部分有关律师执业状况的数据:在律师行业里,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协掌握着所有律师的注册信息、执业登记信息等基本数据;

在法院系统里,也留存着律师的案件代理状况、提交的代理意见等数据;

在教育机构里,存留着所有律师接受教育和培训的信息,只要整个法律行业的信息公开越来越彻底和深入,就可以采集到这一部分数据。

将这些数据综合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多维的律师评价体系。

它是全面的,完全可以涵盖每一位律师;同时,它也是客观的,数据采集者的主观意愿可以被降到最低。

当然,即使如此,律师能力的评价也还是会面临争议:不同的因素应该占多大的比例?

数据积累的匮乏是否会导致年轻律师在法律服务市场上的劣势?

其实,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我们对律师评价的观念也应该适时更新。

评价律师的最重要的意义是为客户选择律师提供参考,而并非单纯为了选出某一领域能力最强的律师予以嘉奖。

不同的法律服务难度不同,对经验的要求也就不同,在某一领域内能力最强的律师并非是所有法律服务最佳的匹配者。

相反,资深的优秀律师往往提供服务的定价也更高,反而不适于寻求相对低价的法律服务的客户。

因此,律师评价体系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为了更好地配置法律行业内的资源而评价。法律大数据能够为律师能力评价提供客观依据,但这并非配置资源的唯一因素。价格、服务意愿等因素也应该被一并纳入考虑。

所以,其实没有必要担心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之上的评价体系会对缺乏经验和数据的律师不利。定位在适合自己的细分市场里,打造出与之匹配的专业特色,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法律服务市场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