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正视差距、加倍努力,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完善人工智能监管体制机制,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我国积极拥抱这场智能革命,日前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区域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
也要看到,我国人工智能在基础理论、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面对全球AI算力芯片市场被国际巨头垄断的现实,既需在技术底座上加速突破,更需在应用生态、治理规则上构建主导权。
攻坚核心技术,筑牢自主创新底座。人工智能领域要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必须在基础理论、方法、工具等方面取得突破。当前,我国正以“十年磨一剑”的耐心掌握AI技术主权,以新型举国体制破解“卡脖子”难题,实现从实验室的“0到1”到产业的“1到N”。以AI芯片为例,美国持续收紧高端芯片出口,倒逼国产芯片加速落地。当技术断供成为常态,自主研发就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唯一解,各类国产AI芯片正在夯实我国算力版图的底座。
深耕应用场景,释放人工智能乘数效应。目前,我国已形成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涵盖算法、芯片、语料、智能软硬件开发及行业应用等环节;大模型已在电子、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加快落地,在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得到应用。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应用场景、海量数据资源、完整产业体系,这些都是推动数实融合的巨大优势。未来,应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人工智能大规模广泛应用,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智能化升级。
完善治理体系,划定高质量发展航道。人工智能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带来巨大发展机遇,也面临就业冲击、隐私泄露、虚假信息泛滥等诸多挑战。对此,需要构建“规则+伦理+技术”三位一体治理框架。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法规陆续出台,规范人工智能应用。我国还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推动制定全球标准,确保人工智能技术以负责任、公平的方式发展,造福全人类。
从算力基建到算法突破,从场景创新到规则引领,中国正以系统思维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时与势。站在智能革命的历史节点,中国的选择清晰而坚定——既要做技术创新者,更要成为规则制定者。应用场景优势、制度优势与中华文明底蕴深度融合,必将夯实我们在智能革命浪潮中站稳脚跟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