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崭新的信息社会;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数字技术,再次助力人类迈入了高度的信息化社会。近年来,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军事、文化方面,中国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媒体作为政府对外宣传的喉舌,各国政府都将其作为树立良好形象、加强对自身行为监督以及引导社会舆论等功能的重要武器。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政府的宣传渠道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而是将新媒体平台作为拓展传播渠道的重要手段。
新媒体时代传播的特征
著名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经提出,媒介即讯息。他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新媒介的产生,可以开创出全新的社会生活和交往方式。新媒体时代,传播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传播速度快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信息的传递上不再受时空、地域的限制。过去利用传统媒体进行消息传递时,不仅难以做到信息的实时传递,更容易受到强烈的地域限制。而网络传播是一种数字化传播,其介质是比特,传播速度接近于实时。
今日的中国,6.32亿网民,5.27亿手机用户,构成了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也带来了最为复杂的网络舆论生态。传播速度的实时性保证了政府对于社会诉求及时、快速的反应。以尽可能短的时间,对社会提出的、需要政府予以解决的问题,给予积极响应,并在与社会积极合作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如今的新媒体平台已然成为政府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危机的重要手段,通过利用新媒体拓展信息传播的渠道来保证信息的通畅传递,防止因为谣言和恐慌情绪带来的社会危机。新媒体传播的实时性成为政府第一时间引导社会舆论,加强社会危机处理和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让人们清晰地感受到一个创新型和责任型的政府的存在。
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媒介发达带来的是信息绝对量的增加。美国学者弗莱德里克曾做过一个推算,如果以公元元年人类掌握的信息量为单位1,那么信息量的第一次倍增,花了1500年,第二次倍增花了250年,第三次倍增花了150年,第四次信息量倍增所需时间缩短为50年。其后,倍增速度呈几何式增长,在20世纪50年代,10年内完成了倍增,接下来,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时间周期进一步缩短为7年和5年。根据如今的推算,信息量的倍增只需要18个月至5年的时间。网络传播中涉及的信息种类十分广泛,对信息的历史资料保存完整,方便易查。政府网站、政务微博等等的出现,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对于一些常规性的讯息,人们完全可以求助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
交互性传播
网络的双向渠道性质,决定了传受双方的互动是网络传播的突出特点之一,这种互动是多方面的。近年来,政府与社会的互动从单向“推力”演变成双向“合力”,彼此经历了从怀疑到信任、从被动到主动的变迁过程,虽然要达到共同善治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毋庸置疑,互联网时代,网络传播的交互性为此提供了推动力。随着传播媒介的丰富和发展,政府信息公开的载体也在不断得到完善,从过去的文件、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形式发展到了新闻发布会、政府网站等等呈现方式。尤其是在社会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时,互联网的主角地位更加突出。各级政府网站、政务微博都建立了互动平台,成为民生、民情、民意的反映平台。
政府拓展传播渠道的现状
开通政府网站,打造透明型政府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获取网络公开的资源。这一特征也给政府利用新媒体平台,实现政府信息公开、打造阳光透明型政府提供了便利。在新媒体平台的帮助下,政府不断深化信息公开的工作,从地方到中央都积极响应,把老百姓关心、关注的问题和政府工作信息公开,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地看到政府的作为,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提升政府的公信力。通过新媒体传播,政府拓宽了开展阳光政府工作的传播渠道。
近年来,政府一直提倡建设透明型政府,让政府权利的运行暴露在阳光下。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建立政府办公信息公开网站,积极地利用互联网平台向民众展示政府转型的决心。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中国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服务平台的推出,该平台是中国国内首个政府信息垂直搜索引擎,它将各个省政府公开的信息进行采集与整合,为民众直接查询政府公开信息提供便利。在该平台的带动下,各地方政府也纷纷推出地方性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这不仅保证了政府信息与工作的公开与透明,打造了阳光政府,更提高了政府的美誉度。
移动政务客户端服务平台的开发与使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用户国。再加上近年来,国家一直致力于无线网络的普及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现在中国有越来越多人利用手机获取与发布信息。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与普及,移动客户端也被人们广泛地使用。政府也抓住移动客户端在宣传与推广上的潜力,积极地参与到政务客户端的开发中。
以政务微博为例,2015年初,人民日报和微博联合发布《2014年度政务指数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经过新浪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30103个,较去年年底增加近3万个,其中政务机构官方微博94164个,公务人员微博35939个。政府利用微博对政府的工作、形象进行有力地宣传,无形间提高了政府在民间的威信,更扩大了政府对外宣传的渠道。
传播渠道拓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国家利用传统媒体对政府进行宣传,无论是传播内容还是形式都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在此过程中凡是危害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内容都会被筛选和剔除。但是在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信息传播的渠道时,会发现新媒体自身的复杂性严重威胁到了信息的安全传播。网络舆论环境复杂,各种信息鱼龙混杂 ,在传播过程中易被曲解和误传。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阶段,社会阶层间的利益关系、贫富差距、数字鸿沟等等问题凸显。网络的虚拟性与自由化,弱化了人民心中的道德责任感。有一些不法分子在新媒体平台颠倒是非,意图动摇国家在信息传递和舆论导向中的主导地位。在过去几年,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利用多媒体进行造谣、恶意中伤等等事件屡屡发生。更有甚者假借国家名义,在网上散布谣言企图引起社会动荡。
针对新媒体环境下言论与思想的过度自由与开放,国家必须加强防范,注重对新媒体平台的监管。一是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让新媒体平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二是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督力度,联合文化宣传、司法监督等多个部门进行监督与管理,建立专门的执法部门并培养网络安全执法人员。在此过程中,政府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成熟的监督体系和最新的电子信息技术成果,建立对新媒体信息的发布的审查与监督,净化网络环境,弘扬社会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