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在上海市老年综合津贴制度实施后,不再实行70周岁以上沪籍老年人免费交通制度,原社会保障卡副卡(敬老服务专用)的使用期到6月25日截止。也就是说,从6月26日起,原持有敬老卡的沪籍老年人,乘坐公交和轨道交通线路都需买票或投币上车。
关于老年人坐公共交通是否要免费这个话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不论是网络还是现实,双方也各有道理,唇枪舌剑,谁也说服不了谁。一方认为不论是人情还是法理,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本身就是应有之义。可是另一方认为,完全的免费不仅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也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相违背,需要纠正。那么,这个问题究竟要怎么看待呢?
一方面,免费不能作为体现社会公共资源向弱势人群倾斜的唯一手段。近年来,免费这种做法时常成为政府在处理弱势人群问题的“法宝”,屡试不爽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就老人免费坐公交来说,由于免费,有的老人在早晚高峰期间一两站地还挤公交买菜,不仅让很多上班族大呼吃不消,乘车老人也满腹委屈。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也算政府部门的懒政,需要多思考新点子、新办法。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完全否认免费给老年人带来的好处,如果把公共资源分配一刀切地交给市场,对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也不公平,更体现不出政府在资源二次分配中发挥的公平作用。即使现实中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也不应该因噎废食,更应该思索如何对症下药加以解决。其实在这方面,上海市政府已经为我们作出了具体示范。据悉,上海市政府将对老人的支持改为发放津贴的方式进行。这样既使得老人乘坐公交车相比年轻人有一定的优惠,又避免了完全免费带来的种种问题。
对于上海市政府这种“用心”的做法,我们应当点赞。以往政府在推出便民政策时,太多“一刀切式”的做法不能讨好所有群众,只有分类施策,精细服务,才能真正让不同特点的群体都享受到公共资源的便利,或许,这才是政务服务的精髓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