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社部发文部署三医联动,对三医联动出台明确指导意见,尤其是医院要协同配合加快理顺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同时也要求继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但三者究竟应该怎样联动,除了职能上的协同运作外,当然需要科学、有联动能力、将三者有机结合而共同协调发展的结构平台,而互联网能够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医保大数据推广及智能监控和医药生产有序运营,特别是对医药而言,就目前我国医疗体制及医保运作方式,没有三医联网,药品生产、药品价格及市场运营将会出现一片混乱,影响医疗、医保发展及运作,医改难以按设计进行。
然而现实中,许多公立医疗机构医疗信息只是内部共享,地域医保信息也受统筹层级限制而不能外用,域外就医报销难以开展,这种信息互联的落后或迟钝,严重障碍或制约着医疗消费者的服务选择,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病人药品选择途径的限制,严格限制了处方外流。
豫北一家县级医院三年前就设置HIS、LIS 、PACS系统,凭借“一卡通”检查检验,不到40分钟,医生即可通过HIS系统查看检查检验结果,用“一卡通”开药,但当病人咨询药品名称及用法时,并告诉医生到药店购药,医生说信息尚未互联,院外无法刷卡使用,并拒绝透露电子处方;据了解,这里早已不用也没有纸质处方使用。其他县级医院信息化系统也是这样,只能院内联网使用。
曾几何时,国家发文严禁限制处方外流,支持消费者的物品选择与使用权,让病人做主选择药品,目的很明确,用消费者的自由选择,用市场竞争来倒逼“集采”基药、医疗机构及药店合理降低或平衡药品价格,缓解病人“看病贵”;然而现实中,许多公立医院却在用信息化未能互联而帮助或支持限制处方外流。因为其中有诸多他人都已知道的原因,药价偏高,二次议价下的高差率效益。例如该院药房的“化痔胶囊” 每盒19.8元,而与其药店同一厂家、国药准字、出厂日期的“化痔胶囊”价格是14.5元,高出市场价34%。
有公立医院负责人透露,这与医疗信息封闭自用、用大数据实力扩展医疗市场及及“集采”腐败有一定关系;医疗信息化的互联没有大的发展进步,个别地区仅仅是医联体纵向联合手段,医药市场与医疗机构没有互联;至于“集采”药品高价,虽然国家已进行反腐整治,但具体到药品终端供应,占80%就诊量的公立医院仍是医药商红包寻租重点对象;另外,公立医院院长大量检查检验下的压药占比,仍可想方设法增加销售高差率药品而谋取利益,于是这就出现许多公立医院不支持医疗信息联网,同时用内部制度限制处方外流。豫北一家县医院年急门诊32万人次,院外药店购药者几乎为零,只有部分医务人员家属用药到大街购买。
因此,三医不互联,公立医院逐利、“集采”及医药商业腐败存在为医药市场公平竞争设下障碍难以打破,特别是医药行业,离开互联网,医药市场将一片混乱。而要解决三医联网迟缓,就必须强力推进医疗信息互联网建设步伐,用资源共享来推进“三医”联动,其次出台严格监管制度与措施,严禁各医疗机构限制处方外流,医生必须尊重病人的购药途径,重新使用纸质处方为病人提供药品服务,第三,出台相应政策,规范并加强药店的处方药事服务能力水平,全力为病人提供合理、公平、便捷的医药服务。这样,通过“三医”互联可倒逼医疗、医保及医药都来能主动、自动加强提高自身的专业服务水平能力,达到缓解“看病贵”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