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进号登陆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互联网+

萧国亮: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学会带着“镣铐”跳舞

时间:2016-08-22 14:58:58  来源:新华网思客   作者:萧国亮收藏

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路径是什么?政府应该如何加强对它的监管?传统金融行业应该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和竞争?

2016-08-1927.jpg

图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萧国亮接受思客专访。

8月18日,“2016第二届中国(上海)互联网金融峰会”在沪举行,本届峰会以“自律、监管、合规”为主题。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路径是什么?政府应该如何加强对它的监管?传统金融行业应该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和竞争?带着这些问题,思客专访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萧国亮,以下为专访实录:

不仅要让互联网+金融,更要让金融+互联网

思客:

今年有权威人士提出中国经济的走势可能会呈L型,您认为中国经济现在是否已经探底了呢?

萧国亮:

我认为现在还看不出探底的迹象。到现在为止,去年GDP的增长率是6.9%,但是今年上半年数据就比去年还要低,这个我看到的是6.7%这样的一个数据,所以现在还看不出,中国经济是否已经探底成功。经济减速是有原因的,要找到原因,才能够克服经济减速。

工业化的历史告诉我们,经济起飞以后,由于惯性和路径依赖,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每个国家一般都保持一个常态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打破经济增长速度的常态,出现经济减速的现象。根据历史考察,如果一个国家通过工业化已经进入现代社会(世界经济的领导者除外),经济减速是正常的经济现象。否则,就会导致工业化进程的中断或波折。

思客:

现在大家都在讲要创新,但是创新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要素创新、技术创新、组织管理创新等,您认为互联网金融具体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行创新?

萧国亮:

不管说它是工具也好,还是通信手段也好,互联网的出现,便捷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使人们沟通超越了地域的限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一种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思维,所以这是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的创新。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段的创新,就是传统社会的创新,是通过试错,通过个人的经验积累,来进行创新,比如说像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等,所以这个时候的创新效率非常低。第二个阶段,工业革命时期靠得是企业家的创新,这个被熊彼特最早发现以后写入到了他的《经济发展理论》这本书里面。但到了美国,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使得美国出现了很多大公司,每个大公司都出现了研发部门,那么这就进入了创新的第三个阶段,即大公司的研发部门的创新。然后第四阶段,就是以国家的力量来创新,最主要的就是美国,诸如阿贡、洛斯阿拉莫斯、劳伦斯伯克利等国家实验室,围绕国家使命,依靠跨学科、大协作和高强度支持开展协同创新的研究基地。现在我们国内,也在依靠国家的力量,比如科学院,来进行创新。而第五个阶段就是互联网的创新,也是大众创新。所以现在互联网公司,或者互联网金融的产生本身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结果。这种创新,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交易过程的创新,金融市场、金融企业或者金融组织的创新等。

思客:

您认为传统金融行业应该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和竞争?未来两者是否能形成业务互补、各有侧重的发展趋势?

萧国亮:

这就是我特别想看到的一个良性互动的结果,现在看到比较多的是,互联网+金融,当然也不能说金融没有+互联网,但是两者相比积极性是不一样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不一样,我感觉和他们背后的行为者有关系。现在多数的大银行都是国有企业,从我们对经济史的研究来看的话,国有企业的创新,动力不够充沛,反而是民间草根的这种中小企业,才是创新的一个比较强大的力量,所以我特别希望我们的大银行能够有自己的研发部门,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所以不仅要让互联网+金融,更要让金融+互联网。最后,两者进行一个良性互动,出现你刚刚所说的这样一个局面。

政府、企业、社会三管齐下力量大于双轮驱动

思客: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风险相对较高,那么在政策实施方面,如何才能既不伤害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又实现风险监控的目标呢?这个尺度应该如何把握?

萧国亮:

金融的本质就是风险和对风险的预防。银行现在看起来很正规,其实银行在刚刚产生的时候还不如互联网。最早的银行是出现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就是一条长凳,就做融资、放贷的业务了,那当然在金融市场出现过很多关于银行的风险,到现在为止,我感觉我们的大银行的风险可能要比互联网金融更严重,或者说它的风险引爆的话可能比互联网金融造成的后果更加严重。

思客:

那您认为这种大银行的风险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萧国亮:

现在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去库存。比如这些钢铁、水泥企业,之所以产能过剩,不就是银行给他们贷款嘛,民营企业有过剩的吗?没有的。民营企业一过剩就死掉了,但国有企业过剩的话有银行给他贷款,那这里面就包含很大的风险。而且现在我们看到的数据也是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在增加。

而互联网金融表现出的则是另一种风险,其中行政行为带来的风险较少,而市场行为带来的风险较多。我认为,互联网金融要戴着“镣铐”跳舞,就是说做互联网金融很好,但是不能乱舞,必须要有一个规矩来做这个互联网企业。但是比较遗憾的是,互联网金融一哄而起,我发现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从业者没有一个门槛。实际上做金融总是要有一个门槛,这个门槛实际上就包括一个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要学会怎么自律,要懂得怎么风控。

思客:

那么您认为在企业自身加强自律的同时,政府应该如何加强监管呢?

萧国亮:

政府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加强监管很有必要,但是我个人认为这种监管要比对银行业的监管容易得多。现在我们利用大数据的技术,能够对互联网金融的业务进行大数据的分析,那就可以发现,哪些互联网公司缺乏自律,缺乏职业道德,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感觉监管不仅是政府的事情,社会也应该对它进行监管。我感觉我们的社会组织应该重视对每一个人信用的记录。实际上每个人都应该建立一个信用档案,让不讲信用的人,付出重大的违规成本。所以我有一个观点,不知道对不对,可以拿出来讨论,就是大家讲了很多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这个没错,但是是不是应该加上社会,尤其是社会组织,在配置资源的过程当中,也应该要承担一定的配置资源的功能。假如我们有政府,有市场,再有社会三管齐下,我感觉要比两轮驱动更有力量。

思客:

随着技术的进步,互联网金融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在享受互联网金融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该如何防范相应的资产风险,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萧国亮:

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他们贷款很难,所以互联网金融现在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属于普惠金融。比如我的一个学生在做互联网金融公司,他给陕西的农民贷款500块钱,利率还很高,年利率13%,但是农民用这笔钱,去买一头500块钱的小牛,然后养了一年,养大了卖出去就是1500块钱,所以不仅能偿还贷款,还能够得到很多收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互联网金融确实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改变。当然,任何事情有利也有弊。作为要参与互联网金融的普通民众来说,在贷款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要考虑到自己实际上有没有偿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不要迷信那种高利率。

但是只靠个人,也不够。刚刚我说的政府的监管,整个行业的自律,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这是个系统工程。

房地产市场总体上没有泡沫

思客:

最近看到您不久前提到过的一个观点,房地产总体上没泡沫,但结构上有泡沫。那么“少数城市热、多数城市冷”的两极分化局面是否会进一步加剧,您对此怎么看?

萧国亮:

我感觉不会进一步加剧,而是会慢慢缓和下来。从2002年开始,我每年都会对房地产相关数据进行处理,然后我发现,衡量房地产泡沫的最主要的指标,就是住房收入比,通过计算,我国的住房收入比始终是处于世界银行所规定的发展中国家水平的上限,但是我考虑到中国统计数据的局限,就是不可能掌握居民的所有收入。统计不到的我都把它称为隐性收入,然后根据研究,这种隐形收入大概要占到居民收入的40%,所以通过这样的数据计算,从2002年到现在为止,住房收入比这个数据都是在规定的红线以内运行的。所以从总体上来说,房地产市场还是在一个安全的区域。

第二个我考察房地产有没有泡沫的衡量因素是空置率。对这个问题,我们国内有很多的误解。就是说那个房子没有人住,就算空置率。实际上国外的空置率明确是指,我把房子租出去了,现在因为市场情况不好,我租不出去了,这个租不出去的房子才算空置率。假如我买两套房子但是不用来出租,比如上班的时候在单位附近那个很小的房子,到了周末去度假,就住在郊区另一栋很大的房子,那么这两所不出租的房子就不能算做空置率。所以,假如你用这样的概念来看,中国的空置率那是非常非常低的。要衡量空置率高低的一个指标就是房租。我们现在的房租在稳步上涨,就说明空置率不高,因为租房市场供不应求,这是第二个指标。

第三个指标就是房贷断供了吗?按揭贷款目前在银行里面是算作优质资产的。所以我说中国房地产总体上没有泡沫,不是随便说的。

(萧国亮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