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进号登陆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互联网+

“互联网+K12教育”的反思与突围

时间:2016-09-07 10:24:24  来源:北方网   作者:周晓宇收藏

K12教育对“互联网+”有很大的诱惑力,所以“互联网+”来了,还带来了许多不懂教育的人和不少误区。

 所谓“K12”,是国际上对基础教育阶段的通称,其中“K”代表Kindergarten(幼儿园),“12”代表12年级(即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所以“K12”指从幼儿园到高三这个阶段的基础教育。随着“互联网+”政策的出台,大量互联网从业者开始关注到这个领域,“互联网+K12教育”更是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今又到一年开学季,但回望过去的一个学年里,“互联网+”为K12教育产业究竟带来了什么?

在前不久刚结束的820民办教育节“教育+”论坛上,巧口英语的CEO高培生博士就上述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K12教育对“互联网+”有很大的诱惑力,所以“互联网+”来了,还带来了许多不懂教育的人和不少误区。

“互联网+”带来了不懂教育的人

对于教育行业而言,一般分为成人教育与K12教育两个大领域,其中“互联网+”在成人教育领域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反观K12教育领域,却一直没有堪称成功的案例。如此巨大的市场,教育又是刚性需要,在高培生的眼中,这就是K12教育对“互联网+”的诱惑,并吸引了大批教育届外的人与资本积极涌入。“有很多不懂教育的人,纷纷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强势进入到这个领域,然后高喊着‘颠覆’的口号,最终死在颠覆的路上。”高培生在演讲时也不忘吐槽那些不懂教育的“野蛮人”。

诚然,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已经意识到,当下的“互联网+K12教育”正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处境:懂互联网的不懂K12,懂K12的又不懂互联网。如此一来,当两者勉强“+”在一起,就难免会带来一些误区。

“互联网+”带来的误区

在当下的“互联网+K12教育”中,有几个颇具互联网行业特色的策略正在大行其道。“内容为王”便是其中之一,许多家长都认为通过“互联网+”能得到更好的教学内容。然而高培生认为,这就是“互联网+”带来的一个误区。目前主流的内容仍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这与十多年前的科利华、101网校并没有太多本质上的区别,只是传播载体和传播形式发生了改变,自然在实际效果上也难以出众。

而“免费模式”则是“互联网+”的另一项致胜法宝,但在K12领域内似乎也不太灵光了。有不少实施免费模式的k12教育企业目前正面临着变现难的问题,这源于免费模式与K12教育的时效特性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差异。其他领域的免费模式,主要套路是初期先利用免费聚拢大量人气,再考虑通过产品迭代提升服务品质,最后利用“羊毛出在牛身上”等策略来实现变现,整个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来实现。而在K12教育领域中,学生在不断地成长,受教育的时间成本异常宝贵。正如一个二年级的学生不会因为一年级的教材更新了就回去重读一年级,没有家长会愿意为不适龄的教育内容付费,更不愿意让孩子在免费模式中成为检验产品质量的试错员。所以优质付费教育的服务需求,向来都比免费教育需求更强烈。所有的K12教育机构,其实更适合通过口碑进行传播,而并不是以免费作为传播噱头。

抛开内容与变现,“平台”也是“互联网+”为K12带来的一大特色,有些企业宣称自己只是为K12提供一个平台,让老师在上面授课,学生付费听课。但在高培生看来,这也是一大误区。因为平台的作用是实现供与需的对接,而在K12领域内,需求方和付费方是不一致的,学生作为需求方,却基本没有能力在平台上找到合适自己的服务,这就会导致付费方(家长)在平台选择服务时有一定的盲目性,效果如何也只能听天由命。高培生表示:“如果一个高中生有能力知道自己在哪个方面存在不足,并且自己找到补足方式。那么这个高中生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了。”

教育2.0时代来临坚守教育本质很重要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过去的一年,传统教育机构的年利润下降了约20%,并有持续下降的趋势。如此困境,除了“互联网+”的冲击之外,传统教育机构墨守成规的教育方式也是主要因素。以英语教育为例,我国的英语教育行业已有32年的历史,而在这32年中却鲜有本质上的改变。而随着世事变迁,如今的英语教育市场和客户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传统英语教学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据高培生介绍,如今K12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将要面对的客户是80后的家长,10后的学生。而80后的家长与以往60后70后家长不同之处在于,80后的家长很多懂英语,知道学习英语的苦闷,所以他们更愿意去寻找一种快乐而又有效的英语学习方式,哪怕付出更多的费用。而在政策层面上,人机对话、听力口语入考这两项改变也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传统模式下教出的“聋哑英语”已难有市场。另一方面,“互联网+”也为英语市场带来了新的竞争模式,在此影响下,客户对英语教育的要求自然也会水涨船高。如果把过去的32年比作英语教育1.0时代,那么当下的英语教育可谓进入到2.0时代。在全新的环境下,只有以开放的心态来拥抱变化,从教育的本质出发考虑转型,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巧口英语O+O模式英语教育2.0时代的突围

既然转型势在必行,“如何转型以迎合新时代的需求?”又成了许多人关心的问题。对此,高培生给出了他的解决方案:巧口英语O+O模式。一个以科技的方法来规模化解决“聋哑英语”问题的学习模式。高培生认为,在公立学校和传统培训机构中,向来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听说能力则大大落后。而巧口英语O+O模式的存在,就是为了补足孩子的英语听说能力。

所谓“O+O”,即为线上(Online)+线下(Offline)之意。在线上,以手机、平板电脑这些移动设备作为平台,通过巧口自主研发的App应用,在家中打造出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孩子周一到周五在家里面开口说英语,补足听说练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家长也会参与到其中,亲耳听到孩子开口说英语,并起到监督作用。

到了线下,则可以通过巧口合作培训机构或“巧口语吧”来对孩子进行面授指导。其中,巧口语吧是一个可以脱离现有培训机构,独立运营的线下英语体验店。孩子们利用周末时间来到巧口语吧,将一周自主练习的成果进行展示、回顾,老师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就能很好的巩固孩子的英语听说能力。在这样的模式下,老师的身份从“教师”转变成为“教练”,教育也不再是一味的灌输式教育,而成为了一种更可控的方式。

来自辽宁海城盖伦连锁教育培训学校的么建明校长是巧口英语的忠实合作伙伴,据他介绍,巧口英语为他的学校转型、招生都提供了极大的助力。因为巧口的教学模式,符合家长的核心需求,真真正正能听到孩子开口说英语,过程、效果都是看得见的,自然就愿意付费,而且口碑一路攀升。

已经加入到巧口语吧计划的赛达教育负责人孙霞则表示,这次大胆的尝试让赛达教育找到了新的转型方向。巧口语吧一方面极大地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培训学校的师资问题,做到了学生、员工、以及学校的共赢。

可见在英语教育2.0时代,传统培训机构要想突围,转型的核心思路仍是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教学课程上,通过科技化手段提升教学效率;在服务内容上,做到趣味性与品质并重;在学习效果上做到可视化,让家长们为看得见的结果买单。如此,才是英语教育机构的良性发展之路。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