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当笔者无意中看到《二手车电商集体静默期:去中间商宣告失败?》这篇文章,脑海里浮现出不久前看到的一组数字——2015年,二手车电商烧了10亿美元,成交量却仅占10% 。
为什么烧了10亿美刀,二手车电商的洪荒之力还使不出来?
在二手车自媒体人苦心孤诣营造的行业氛围中,这个略显违和的标题还是戳中不少二手车圈吃瓜群众的心。关注二手车圈的人,想必都能切身感受到今时不同往日的行业温度。时隔一年,圈内氛围已从狂轰滥炸地叫板魔音广告、相互炫富地刷新融资数额,变成一帮二手车自媒体人笔耕不辍地运用移形换影大法转移视线,以掩盖二手车电商关店、裁员、缩减业务、与线下矛盾激化等层出不穷的负面新闻。
正如这篇文章标题“二手车电商进入了集体静默期”,其背后折射的是二手车电商1.0版本商业逻辑的崩盘。目前,二手车电商没有一家现金流为正,或多或少都遭遇经营困境,原有的经营模式经过两三年试水后发现,即便再苦熬下去也根本无法盈利,而且非但没有颠覆掉传统二手车商,反而将自己卷入到传统二手车链条之中。
这篇文章还写道:“目前二手车销售的利润率只有4%左右,增加一个电商环节,理论上意味着分掉传统二手车商一部分利润,可能导致双方矛盾激化或者都难以存活。”
联想到更大手笔的新车电商,是不是得烧100亿美金才能磕得开?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新车电商也是风头正劲,业内各路英雄展开了4S店经营模式红旗能扛多久的大讨论,一派是向往延安的革命侠,笑看4S店老板成“老王”,一派是夜里吹口哨的卫道者,大讲制度自信给自己壮胆。
当时,双方多是相互奚落并无定论,都恨恨地撂下一句话“走着瞧”。刚过一年,先是各种“e 的洗”和“e的养”撑不住了,后是各种“车的商”不嚷嚷颠覆了,今天又是各种“二的车”静默了。电商的小船怎么说翻就翻,还没开始风云际会,就已经风云突变了。不过,老王们的日子过得也挺苦逼,虽然野蛮人还没有冲进来,但厂家的手却是越伸越长,勒得快喘不上气来,说好的百年老店还怎么开呢?
正所谓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