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地区,东西跨度近2000公里。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医疗资源匮乏、人口分布不均……多方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甘肃百姓就医成了一个大问题。
为了最大限度的解决省内百姓就医,甘肃省瞄准了互联网医院。2016年4月6日,在省卫计委的支持下,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联合微医正式上线了甘肃省互联网医院。
近5个月过去了,作为西北首家省级互联网医院的甘肃省互联网医院,运营情况如何,给甘肃医疗带来了哪些改变?
正全面连接省各级医院
“目前,我们已经连接HIS、LIS、PACS、数据库的省级三甲医院达2家,市级三甲医院1家,县级二甲医院6家,待接入三甲医院3家,二甲医院10家。”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何蕊芳副院长用这一组数据向健康界介绍,甘肃省互联网医院运营5个月时间以来取得的成绩。
事实上,除全面接入各级医院,与医院主要信息系统打通外,甘肃省互联网医院还在自身基础上,搭建了1家地市级互联网医院。
据了解,自正式上线以来,甘肃省互联网医院已上线专家组322组,上线专家2000余人,日预约及问诊量300人次,总服务患者达到15000人次。
信息化建设为互联网医院打下基础
打造省级互联网医院并不是一时发热,而是受现实需求与多年卫生信息化发展基础的双重驱动。
“甘肃地理特殊,东西跨度太大,兰州又在甘肃的东南部,百姓看病非常远,花在路途上的费用往往比看病还贵,而利用信息化和互联网手段能省去中间的很多环节。”何蕊芳介绍。
而在医疗信息化建设上,甘肃省已初具规模。据了解,在医疗信息化建设上,甘肃省正在搭建省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全省医院预约挂号管理平台,疾病谱排序系统,全省医疗机构综合督查信息系统,村卫生室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县医院信息化等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远程会诊系统已覆盖省、市、县、乡,乃至部分村卫生室。
现实需求与信息化基础相结合,这种背景下,甘肃省互联网医院建设呼之即出。
在何蕊芳看来,建设省互联网医院的根本原因还是由甘肃省地理、交通、医疗资源和居民分布不均等实际决定的。对于偏远地区的居民来说,上千公里的路途赶到省医院挂号、问诊、做检查,不但劳心劳力,增加了看病负担。如果遇到一些紧急情况,基层机构也需要上级机构和专家的指导。
“双下沉、两提升”
互联网医院建成后,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门诊、拍片和读片量的增加。甘肃省互联网医院在现有人员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手段,将偏远地区难以读取的B超、心电、病理切片等统一传送到省互联网医院平台,由该平台上的专家进行读片、审片,然后再传回给基层医疗机构和偏远地区。
同时,在读片、审片的基础上,专家依托互联网医院,还可以对偏远地区的主治医师、放射医师进行培训,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诊疗技术水平。“这比专家下基层节省了很多时间,也提高的效率。”何蕊芳说。
“通过互联网医院,患者能直接在上面进行预约挂号,找到对症专家,然后在县医院进行远程会诊,很多偏远地区的患者就不用千里迢迢地往兰州跑了。” 在何蕊芳院长看来,互联网医院在沿海发达地区也许并不陌生,甚至很成熟了,但对地处西北内陆的甘肃而言,其带来的意义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得到的。
c任重道远与群事群策
尽管互联网医院成效显现,但何蕊芳坦诚,目前依然碰到众多难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百姓的健康和互联网意识不足。“甘肃地处西北,人们的健康意识都很薄弱,不到万不得已一般都不采取任何就医方式,硬扛着。”
此外,由于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缺乏认识,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大多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或互联网。这些难点,正是未来甘肃省医改的主攻方向。
群事群策。作为甘肃省多点执业和分级诊疗落地的重要方式,甘肃省互联网医院不但获得了省卫计委的大力支持,还与互联网医院建设技术提供商微医,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据悉,甘肃省互联网医院主平台的软硬件搭建,地市级互联网医院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的软硬件搭建和维护工作均由微医完成的。“这节省了我们很多的医疗信息化人才资源,也有利于把工作做细、做实。”何蕊芳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