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进号登陆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互联网+

不甘沦为“配角” 谷歌、Uber为“汽车”正面开撕

时间:2016-09-18 10:25:10  来源:汽车商报   作者:汽车商报收藏

随着以Uber为代表的出行服务发展迅速,以及越来越多科技巨头和跨国车企积极布局无人驾驶汽车,两家公司均不甘心沦为彼此优势领域的“配角”。

8月底,谷歌母公司Alphabet首席法务官大卫·德拉蒙德退出Uber董事局的消息在外媒上引起一阵轰动。据德拉蒙德的声明称,此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Uber和Alphabet两家在汽车业务上出现重叠竞争,为了防止不必要的干扰,他决定从Uber一方退出。

业内猜测,随着谷歌和Uber两家公司在出行和无人驾驶等领域业务的交叉重叠,引发的撕扯将会愈加激烈。

不甘为“配角”

谷歌和Uber曾经是合作伙伴。2013年8月,谷歌风投把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投资2.58亿美元献给了Uber。不到一年,谷歌风投又参与了Uber新一轮融资,谷歌的首席法务官大卫·德拉蒙德也加盟到了Uber董事局。

作为谷歌母公司Alphabet首席法务官,大卫·德拉蒙德的职业重要性不亚于CEO、CFO这类普通人所熟悉的企业管理职务,从业人士对首席法务官一句话的职业属性解读是:是律师也是决策参与者。

德拉蒙德对Uber的评价称,“Uber是一家现象级的公司,能够在过去两年多时间与这个团队共事,是一段难得的经历。”据了解,谷歌对Uber的投资至今仍是最大的一笔投资,而两家公司也因此在出行领域结成“盟友”展开合作,包括通过谷歌地图叫车,Uber也曾长时间使用谷歌地图为其打车服务提供导航。

但随着以Uber为代表的出行服务发展迅速,以及越来越多科技巨头和跨国车企积极布局无人驾驶汽车,两家公司均不甘心沦为彼此优势领域的“配角”。

正面交锋

谷歌这一次伸向了具体的出行业务,与Uber成了竞争对手。据外媒报道称,谷歌将在分享出行领域与Uber展开正面交锋——9月将在旧金山地区全面推出分享出行服务Waze。旧金山是Uber的大本营,谷歌此举无疑是向Uber发起了正面挑战。

据了解,Waze是一个成立于以色列的互联网公司,致力于为汽车驾驶员提供免费的路线规划和导航服务,目前用户已遍布全球190多个国家。在2013年被谷歌收购,被Google收购后,Waze也一直保持独立运营。

目前,Waze的活跃用户高达6500万人次,其中有很多人把Waze视为一款必备的道路安全提醒工具。因此也被谷歌看作是自己进入出行服务的最佳入口。

Waze目前的试点收费为每英里54美分,远低于大部分Uber和Lyft的打车费用,并且谷歌并不参与抽成。在旧金山的试点中,任何本地Waze用户都可以注册为司机。

此外,海外一些没有被Uber及Lyft盯上的新市场也是Waze的发力方向。2015年7月,谷歌在以色列成立了Waze分公司测试拼车服务。目前,该服务已覆盖以色列大部分地区,当地乘客可以随时通过Waze叫车。

有评价称,此次在旧金山推出的拼车服务,谷歌甚至是亏钱在运营,目的是迅速争夺市场份额,为其日后的无人车应用奠定基础,只有无人车才能真正发挥汽车共享的最大价值, 谷歌一方面加大对无人车的研发投入,一方面加速对出行共享领域的布局,二者相辅相成,将在出行领域构建起强大的竞争力。

“战场”确立

谷歌和Uber虽然早期呈现出一种盟友关系,但因为竞争的加剧,分道扬镳是早晚的事。Uber总裁卡兰尼克就在Uber发布中国业务被收购消息的当天给谷歌补了一刀——公开表示自己要做无人驾驶领域的第一,将与谷歌等公司展开正面对决。

众所周知,谷歌早在2009年就开始了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并在2012年获得了美国机动车辆管理局为无人车颁发的一张合法车牌。

Uber直到最近开始计划投资5亿美元研发自己的地图软件,并通过拍摄街景图片来替代谷歌地图的数据,意图摆脱谷歌为其打车服务提供导航的依赖。

今年早些时候,谷歌无人车工程师安东尼·莱万多斯基和谷歌地球的产品负责人里尔·罗恩从谷歌离职,成立了自己的无人驾驶卡车初创公司Otto。8月,Uber宣布以6.8亿美元Otto收入囊中。可见,Uber正在积极投资无人驾驶,它与谷歌之间的竞争性也越来越强,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

此外,Uber在今年8月卖掉中国业务后,在无人驾驶汽车更是加速前进。Uber还公布了一项与沃尔沃价值3亿美元的项目,两家公司将在无人驾驶技术和汽车供应方面展开合作,计划未来几周在匹兹堡测试自动驾驶出租车,从而率先开始无人驾驶技术的商业测试。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