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进号登陆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互联网+

观点:互联网医疗如何过冬?

时间:2016-10-12 11:39:18  来源:领团网   作者:领团网收藏

很多医疗创业者认为互联网就是解救传统医疗最有力的武器。实际上,中国的基础医疗体系之困是国家政策之困、资源配置之困、人才体系之困。

2016年上半年,整个移动医疗的交投萎缩,虽然整体融资金额不少,但是领头羊们的大额融资一枝独秀(如平安好医生的5亿美元),新手再难入场。创投数据库CBinsight数据显示,2013年该领域36%的投资交易是种子或天使阶段,而2016年种子和天使阶段投资交易仅占5%。

很显然,移动医疗的风口渐弱,资本对于移动医疗的热情也在同步降低。

“投资人的口味变了,变成要资产、要收入、要利润。”周密普华资本管理合伙人所说的资产是指医院、诊所、设备。而这些资产是医疗O2O变现不可缺少的要素。

周密表示,移动医疗公司继续发展,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有互联网工具。比如SaaS的软件,通过SaaS的软件连接上下游,将相关数据汇聚起来。第二,必须要有细分领域最核心的医生资源。第三,必须要有一个线下的网络。要么托管,要么收购,要么承包,无论用什么形式,企业必须要有一个落地的场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空中到地面全部打通,这是医疗O2O下一步要重点考虑的发展方向。”

周密认为,线下资源对于互联网医疗发展极其重要。他预判,未来两类公司会成功,第一是互联网出身的企业,充分运用了人才、资本这种杠杆效应,从而使自己很快从一个纯的线上优势转向线下优势。第二,线下很强,但是并不迂腐,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反向重构线上。

对于如何度过寒冬,更美创始人刘迪认为首先创业者要具有商业判断能力。很多创业者选择互联网医疗项目创业,是因为错误判断中国基础医疗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虽然中国医疗消费占GDP的5%,美国是20%,但美国人的医疗花费集中在牙科、减肥、医美、抗衰老等消费医疗领域,主要为了提升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中国人习惯将钱倾囊砸在生命里最后一个月,属于治病救急。

这也就是说,虽然中美粗数据的差距是3倍,但并不是说任何品类都有3倍的增长空间。纵观中国,医美市场从2012年起每年的平均增长超过20%,但一些基础医疗领域却在经历负增长。

刘迪进一步解释说,要能变现,必须在真实的需求上建立商业模式。很多医疗创业者认为互联网就是解救传统医疗最有力的武器。实际上,中国的基础医疗体系之困是国家政策之困、资源配置之困、人才体系之困。“互联网在基础医疗行业扮演的角色只能是增加客源、提升效率的工具,没办法从根源上解放基础医疗行业。”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