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进号登陆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互联网人物

于晓莉:营商环境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

时间:2024-07-19 11:43:06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   作者:促进号收藏

于晓莉:营商环境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新时代中国产业体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虽取得积极进展,但也存在短板,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中低端水平,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高,安全风险突出。为应对复杂局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为应对新发展阶段提出的更高要求,一方面要求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另一方面要畅通国内大循环。而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统一的国内大市场是国内大循环的保证,在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培育高端产业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国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致力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因此,提升国内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产业循环能力,需要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大市场,营商环境已成为推动产业比较优势在地区间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变量。
  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意义
  (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一招。想要实现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就需要各产业高效有序地畅通链接,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国产业基础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产业基础能力较为薄弱、产业链现代化还处于较低水平、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中低端水平、存在较为突出的安全风险等。这就需要对产业基础进行再造,同时进行产业链的提升,由此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方面,有利于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以及产业链的现代化,增强我国产业链韧性和核心竞争能力,从而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在参与全球分工合作中,提高产品附加值,吸引全球要素资源,提高全球资源配置的整合能力,从而提升国际大循环质量水平。
  (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还有诸多问题阻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比如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供给系统质量较低、资源消耗较大、绿色生产方式不健全等。通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可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优化生产函数,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推动质量和动力变革,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
  (三)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赢得大国竞争主动的战略需要
  目前世界经济格局正经历复杂深刻的变革,大国之间的博弈日趋激烈,产业竞争已成为决胜的关键。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加速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建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新的增长动力,着力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从而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地位,确保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竞争中赢得先机。
  二、营商环境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一)营商环境的优劣影响市场主体的兴衰
  一个营商环境良好的地区,市场准入门槛往往相对较低,并且能够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对待新兴市场主体,同时给予完善的政策扶持措施,通过降低企业注册申请条件、简化项目审批手续等途径,有利于新兴产业市场主体的成长、壮大,从而提升企业创新投资效率,这些新兴的市场主体又会促使新产业的生产。包容审慎的态度会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市场环境为新兴产业提供创新土壤,新兴企业也会以创新思维理念对待新业态发展,从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较为健全的激励扶持机制为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动提供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针对不同新兴产业发展特点适配相应的激励方式,例如对成果产出企业给予资金支持等,不断激励新兴企业进行深度创新以抢占市场空间。
  (二)营商环境的优劣影响生产要素资源流向
  党的二十大以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根据世界银行2020年公布的最新营商环境评估报告显示,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位列第31位,我国营商环境总体得分为77.9分,即达到全球最佳水平的77.9%。蓬勃兴起的自贸试验区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极大便利了投资主体,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为1891.3亿美元,引资规模创下历史新高。2023年中国吸收外资超1.1万亿元,规模仍处历史高位,良好的营商环境使得中国依然是全球投资高地,吸引全球资本和生产要素流入,从而有利于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进入和壮大。
  (三)优化营商环境是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途径
  受国际输入、结构性调整、市场供应以及流动性过剩等原因的影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发展不稳定的局面。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打造更加完善的市场环境,从而降低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有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为了减轻这一系列要素资源以及价格变动对产业发展的冲击,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措施,例如“减税降费”等措施。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企业创新创业环境,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丰富的应用场景、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也为新兴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可以有效作用于产业链供应链各个环节,从而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
  三、营商环境优化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路径
  (一)营商环境优化能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营商环境优化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政策偏向、融资渠道、服务效率等,这些因素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营商环境优化能进一步提升市场的透明度,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以及完善的制度环境,通过平等、完善、严格的产权保护制度,公平、透明的准入标准和竞争规则,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保障了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水平建设和有效运转。良好的要素环境有利于土地、劳动力、资本、知识、技术和数据等各类要素自由有序地流向边际效益较高、有利于边际利润均衡的产业和区域。
  (二)营商环境优化能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度
  区域内公共基础设施越完善,地区互联互通水平就越高,会为产品供需双方的交易提供便利,加速资源的自由流动和集聚。从规模效应角度看,营商环境良好的地区能有效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在区域内投资设厂从而形成产业集聚。产业聚集有利于企业良好的分工协作,促进资本、劳动与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溢出与高效匹配,提高要素产出效率。集聚的产业会产生规模效应,带来较大的市场需求的同时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进一步促进了地区专业化分工,提升地区经济效率。产业区内集聚了具有相对优势的群体,劣势产业则面临一定的准入壁垒,避免了低端下游产业的进入。
  (三)营商环境优化存在技术、资本偏向性
  良好的营商环境存在技术和资本的偏向性,具体而言,营商环境优化可通过投资特定行业、特定技术,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结构性动力。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改善企业外部创新环境,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技术成果的附加收益,由此带来的创新技术可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引领中低端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中低技术产业进行渐进式创新。首先,技术创新使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通过原材料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扩大了生产规模,吸引其他产业的原材料向该产业转移。与此同时,原材料配置更加合理,企业获得要素配置红利,促进企业再生产过程。从而影响产业结构和产业自身的发展。其次,随着科技的进步,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机器设备取代了简单的重复劳动,使得行业的分工更加精细和专业化,许多新兴行业应运而生,对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人才的高需求也将人力资本吸引到新兴产业,从而推动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最后,科技创新使得生产要素在行业中的配置比例更为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本要素的投入,增加了资本的收益率,同时也降低了资本的使用成本;另外,这些释放出来的资金也会被运用于新产业,推动新产业的发展。因此创新要素集聚效应下的技术创新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发挥营商环境对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作用的对策建议
  第一,营商环境的优化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要认识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遵循全面性原则,对营商环境体系中各项指标进行优化完善。由于当前我国存在营商环境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以及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此要因地制宜采取相关措施,在符合地区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推出多种政策组合方式。对于营商环境水平较低的地区,在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改善当地硬环境,完善如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当地的人力资本水平与素质,通过资金、人才、技术等的援助带动当地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对于营商环境水平较高的地区,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的城市,应发挥典范作用,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激活市场主体活力。采取多政策组合的方式提升引进和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如通过鼓励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等,形成产业的集聚效应,吸引优质外资,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进程中持续深化外资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
  第二,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基于营商环境水平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溢出效应,需加强区域间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区带头作用,对于营商环境发达地区,产业转型已初见成效,应打造更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人才流入,聚焦高精尖行业,充分利用前沿技术赋能产业发展,关注核心技术突破,发挥知识创新等要素溢出效应,满足更高层次的产业转型需求。对于营商环境较弱地区制定相应帮扶政策,通过提升营商环境吸引高端产业进入,畅通要素流通渠道,打造区域增长极,利用地理优势,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同时借助营商环境发达地区的技术外溢,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分步实施逐步提高营商环境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互动水平与适配度。
  第三,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自身需要的条件出发。首先,需重视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基础设施体系的保障作用,大力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和新基建建设。其次,想要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加快补齐“卡脖子”领域短板,以新技术新业态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开辟新产业新赛道,加快形成新动能。最后,巩固优势制造业领先地位,大力发展优质现代服务业。要继续发挥我国在工业原材料、机组零部件及整机等装备制造领域形成的全产业链优势,提升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从产业链到创新链再到产业链的完整闭环,持续强化共性技术以及绿色技术的供给,支持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中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增强我国产业链韧性。同时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以及价值链的延伸,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推动流通业数字化发展和跨界融合,更好地满足人民高品质和多样化需要。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