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进号登陆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智慧城市

吴强华: 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 探索数字城管智慧化升级的创新实践

时间:2017-11-13 16:11:26  来源:数字政通   作者:促进号收藏

通过“网格化+ ”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分享适应体制改革要求的网格化城管执法新模式和新平台。
        结合体制改革大背景,深入分析数字城管推广的新形势,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从数字城管的角度,总结城市管理的管理模式与运营经验,解决城市管理共性难题,探索数字城管智慧化升级的创新实践,将网格化管理模式延伸到各个领域。通过“网格化+ ”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分享适应体制改革要求的网格化城管执法新模式和新平台。
  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在宜春给大家做这次分享。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主题其实就是两个词,一个是数字城管,一个是智慧城管,小网格大智慧。
  第一个模块:数字城管
  第一,住建部倪虹部长提出这次体制改革要大大提高效率,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权力交叉的问题,第二个是权力真空的问题。建设数字城管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权力交叉和权力真空的问题。
  第二,因为城市环保问题,天津市还专门开发了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系统。
  第三,为了加强互联网租赁车辆停放的监督问题,将维护共享单车的秩序,纳入数字城管的管理范畴。
  这三件事从三个角度说明,网格化管理系统与体制改革、十九大要求的美好生活、互联网+有着密切联系。
  数字城管,从2004年开始发展了13年,已经有800多个县级以上的城市,包括省会城市、直辖市都用网格化管理系统。
  牢记初心,13年以来,不同城市数字城管的运行效果是不一样的,杭州市3年有将近700万条数据,每天案卷量都将近1万条,城市管理水平非常高,数字城管已经在杭州变成了名片。
  数字城管五大要素:单元网格管理法、部件事件管理法、监管分离管理体制、闭环化管理流程、长效化考核评价。由于监管分离管理体制与长效化考核评价没有落地、到位,将城市管理或者数字城管运行分成两大阵营、两个趋势。
  建立监管分离管理体制,第一个讨论的问题是数字城管的几种模式,北京东城区是一级监督、一级指挥的模式的区级平台,增加设施办机构来协调市级部门配合。杭州、成都是一级监督,两级指挥,区别在于监督员、采集员的管理部门不同,被监督对象自己去采集问题,这是监管分离非常不利的模式。第二个讨论的问题是监督员是应该专职还是兼职?兼职监督员采集问题的数量与质量明显较差。第三个讨论的问题是监督员外包好还是自己管好?监督员、坐席外包能提高工作效率上升一级的采集员管理模式,再加上专职的采集队伍是数字城管运行好坏的一个基础。
  建立长效化考核评价体系,对数字城管非常重要,大致运用这四个手段。第一个手段,一个月为周期市领导,主要的市领导要主持点评;第二个手段,统计评价纳入行政效能考核体系;第三个手段,在媒体上曝光考核结果;第四个手段,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这四大模式各个城市基本上都会运用到,将考评结果送至考评办、统筹办等部门,大家就会对这种模式非常重视。
  监控探头接入城管系统,形成视频上报系统,组建专业化的视频监督员,用智能化手段来发现问题。包括门前三包、渣土管理、工地管理等拓展系统需要把相关部门纳入管理体系里共同推进拓展系统的应用。
  第二个模块:智慧城管
  以上描述的是数字城管。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主要从三个方面,一个是应用,一个是技术,第三个跟智慧城市到底是什么关系?
  从应用方面分析,智慧城管是综合执法3+1的要求,延伸把执法、市政、市容、园林绿化都要结合,深化运作,3+1其实相对独立在数字城管外又是与数字城管密切相关,从网格化的城市执法分析,主要是执法本身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网格化执法的角度,规范化、法制化,面向依法行政和执法监督。建立一个标准化,网格化的执法监督体系有三个内容,一是标准化编码体系,二是执法流程,三是全过程的监督。
  从技术升级方面分析,要适应新的技术,需要“互联网+”的技术升级。数字城管与智慧城管在技术本身都是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的内容,但是数字城管含义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管理模式,五大要素内容,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要连接城市管理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相关的事是怎么连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去解决问题的扁平化的模式,通过移动互联的模式,集合成的一个产品,叫智信,就是智慧城管要开启一个移动互联网的体验的模式,它能够连接相关的一切人、一切物,相关的事情,然后能够促进重心下移,能够把处置衍生到一线。
  最后智慧城市与网格化数字城管是什么关系?现在新型智慧城市把很多内容撇开,要纳入到一个简单的政府管理体系中,打造一个透明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汇聚这些数据是数字城管已经存有的,就变成一个新的社会治理的形式,北京市专门发了一个文件,就是“网格化+”的五大要素纳入更多行业,包括便民服务,综治维稳等等延伸内容,都是网格化的这种技术去推进这些事。延伸到了这么多领域,包括综治、卫计、民政等这些领域,都用网格化方式管理。运用网格化的方式,能够实现责任明晰,能够延伸、应用这种模式。十九大提出社会治理的内容,社会治理也包含跟城市管理相关的内容,但是它进入到社区里面去,原来网格就在公共区域,就是社会治理对象去调查,流动人口、留守人口、特殊人群的信息,与部件普查相同,把人口信息普查出来,将它延伸出很多把和综治维稳相关的事、民政、社区服务相关的事延伸进来。用部、事件管理方式,建立了指挥手册,根据指挥手册,明确职责部门。还有延伸到环境监管也是用权力清单的方式,建立了指挥手册,能够延伸到环保的重要模式。无论是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环境保护、食药监、安全监管,都能用数字城管,这就基于权力清单的处置体系、监管分离的监督体系、数据说话的评价体系与数字城管或者网格化模式是密切相关的。
  智慧城管,各行业建立网格化管理平台,相关的人、相关事相结合,变成从源头的治理到最后末端的执法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这是连接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的模式。
  最后用这两个词,小网格、大智慧,希望数字城管在体制改革的春风下,能够给我们的美好生活提供一点帮助,能够给我们的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注入一些智慧的力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