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度召开2016百度世界大会,其中人工智能是此次大会的重头戏,正如李彦宏所说的“人工智能是百度核心中的核心。”自2013年1月李彦宏提出要设立深度学习研究院以来,人工智能就渐渐成为百度的战略发展方向。截止至今,百度全面发展人工智能已有44个月,这44个月来百度到底经历了哪些风雨?
2013年:中、美研究中心落地
2013年是百度人工智能从规划到落地的一年,当时百度的主要精力在于组建AI团队,其先后在中、美两地设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2013年1月,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成立
2013年1月,李彦宏提出百度将成立专注于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的研究院,并命名为Institute of Deep Learning(简称IDL),这是中国第一个把深度学习提到核心技术创新地位的公司。李彦宏亲自出任院长,余凯任常务副院长。李彦宏的构想是让IDL成为AT&T-Bell labs、Xerox PARC这样的一流的研究机构。
2013年4月,百度设立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
三个月后,百度在美国加州的库比蒂诺建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实验室名为“深度学习研究中心”,余凯亲自飞往库比蒂诺,聘请了首位研究员。余凯说到:“如果你希望与Google竞争,那必须有意识的在Google的后花园安家。”当时人工智能大师Yann LeCun认为,百度建立深度学习研究中心的想法有点大胆。硅谷深度学习研究中心在2013年并没有大动作,所以仅是名义上的成立,百度在静静等待各方人才集聚硅谷深度学习研究中心。
2014年:将相齐全,大胆试水
2014年是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大胆试水的一年,不仅大力研究底层基础技术,同时先后推出多款消费级产品。
百度在这一年主要有三个维度的投入:
消费级产品层面:推出BaiduEye、百度魔镜、百度无人驾驶汽车、百度识图、小度机器人、DuBike、百度筷搜等产品。
基础技术层面: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深度学习、运动捕捉等基础技术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生态层面:先后开放语音、图像等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吸引第三方软硬件开发者接入其中,打造AI生态链。同时积极布局海外的智能硬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