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包括移动通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与传统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业态的总称。它代表医疗行业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有利于解决中国医疗资源不平衡和人们日益增加的健康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
互联网具有“连接、智能和体验”的三大特性,这三大特性能很好解决医疗行业的资源不均衡、医患沟通不畅、用户体验差等问题,推动和促进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具体表现在:
1.再造服务流程,提升用户体验
以前患者去医院要经历挂号、候诊、检查、取药、缴费等多个环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患者可以通过移动挂号、缴费、远程候诊、查取检查报告等方式优化就医流程,改变挂号、缴费、取药排队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的“三长一短”现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2.重构就医方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改善医患关系
互联网具有连接的属性,患者和医生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获得更便捷、快速的医疗服务;借助互联网 + 技术,医生可远程监控患者生命体征数据,进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升服务质量,还可以把医生从体制内解放出来,通过互联网合理利用其碎片化时间,为患者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增加合法收入。通过线上和线下(O2O)服务相结合,构建协同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合理医疗、分级诊疗、家庭医生制度的有效实施,将传统的“以医院和医生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逐渐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健康服务。
3.转变医疗服务模式,实现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将重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创建“院前 - 院中 - 院后”一站式的协同医疗服务模式,利用新技术实现用户数据连续监测与共享,并通过数据分析辅助医疗诊断,病人在医生的辅助下更好地开展自我健康管理和康复,从而将传统医疗服务向前延伸至社区和家庭进行健康管理和慢病预防,向后延伸至院外进行康复理疗,有效拓宽传统医疗服务范围,使医疗服务摆脱物理围墙约束,走向社区,走向家庭。
4.创新监管方式,推进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互联网医疗可以实现对医护人员、医疗设备的全流程实时管理,即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也促进了医疗服务行为的规范化,有效减少医疗差错及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事中事后监管能力,推进医疗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