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进号登陆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前沿科技

VR|没有内容生态, 一切VR都是耍流氓

时间:2016-08-08 14:19:37  来源:<<新周刊>>   作者:窦浩收藏

虚拟现实给人美好的科幻震撼:篮球场跃水而出的鲸鱼,手术室精细的人体器官全息影像,客厅里随时打开的优衣库新款衣橱和试衣间……然而,事实是,当我们戴起那个沉重的VR头盔时,很快就被拙劣的画面搞到眩晕。

虚拟现实给人美好的科幻震撼:篮球场跃水而出的鲸鱼,手术室精细的人体器官全息影像,客厅里随时打开的优衣库新款衣橱和试衣间……然而,事实是,当我们戴起那个沉重的VR头盔时,很快就被拙劣的画面搞到眩晕。

艾瑞咨询发布《2016年中国虚拟现实(VR)行业研究报告》,VR硬件开发商的融资总比占到整个VR行业的51.9%,VR内容制作商的融资总占比仅为行业总量的11.4%。

优酷土豆高级副总裁李捷从这个数据里读出了VR的危机:“打造一个生态的核心是整个平台的内容聚合程度及类似SDK(软件开发工具包)、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的开放和准备程度。但现在大量的投资和人才集中在硬件,而在优质内容提供上还极其缺乏资源。”

很多人想投入VR内容创作,但当他们做完商业计划书以后,有更多的人选择了放弃。在VR元年已有的VR内容中,短视频占据大多数。比视频更难做的游戏,也只能以交互简单的过山车和跑酷为主。

任天堂早在1995年就推出VR家用游戏机“虚拟男孩”(Virtual Boy),其简陋与昂贵可想而知。去年年底,乐视教育推出VR英语课堂,学员戴上VR头盔,就能身临其境学习英语口语。五个月过去,乐视视频App中只能找到四个全景课堂视频,有人看完后感慨:明明可以通过普通视频很好地实现,为什么要用VR来做?

“VR妖股”暴风影音CEO冯鑫说:“VR需要一款爆品应用,比如智能手机时代的《水果忍者》。”

VR会让内容产业重新洗牌,把内容生产者拉回到同一起跑线上。易凯资本CEO王冉说:“在VR发展的初期,每个人都是斯皮尔伯格。”

斯皮尔伯格却对VR很警惕。“随着VR技术的发展,我觉得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非常危险的阶段,”斯皮尔伯格对英国《卫报》说,“我说‘危险’的唯一原因,就是这种技术给了观众很多观看的维度,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想看的角度,而不是顺着讲故事的人设定的角度。当这种技术来到我们身边,可以让我们通过各种不同角度来看电影的时候,我只希望观众们不要忘了电影中的故事。”

“VR之后无电影”,这是一些老电影人所担心的。与传统电影单线索故事推进不同,VR电影的线索就是观众的眼睛,观众的视线决定故事的情节。有导演对拍VR电影表态:“观众可以360度无死角地看到现场,那我站在什么地方指挥呢?”

找到站的地方后还要考虑“故事怎么讲,剧本怎么写”。传统电影是线性叙述,每个人看到的是同样的情节。VR电影里,观众自己决定走进哪个房间,向左转还是向右转。同样一部电影,有人看完只需要20分钟,另一个人要用1小时。这样的剧本怎么写?如何确保VR电影仍然能够讲出打动人心的故事而不会让技术喧宾夺主?

王冉说:“所有这些今天都没有答案,需要大量的实验和试错。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从第一台电影摄像机诞生到第一部真正电影诞生中间隔了二十多年,我相信VR长电影的诞生应该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

兰亭数字联合创始人庄继顺总结了VR电影的两大难点:“一是现阶段VR用户真正想要什么内容,作为VR制作方来讲我们不清楚,这是最尴尬的一件事情;第二点,如何去制作生产出用户想要的内容。”

目前全球还没有一部超过45分钟的VR电影,因为好莱坞的导演还没有找到用VR设备拍摄一部传统电影的方法。

王冉推测:“所有这些新课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华谊、光线、博纳、华策这样的影视巨头也没有可以依赖的现成资源。因此,VR影视公司批量涌现几乎是必然的。它们中间大多数会失败,少数会被投资或整合,但也会有极少数借着这波VR大潮快速发展脱颖而出,成为新一代影视游戏旗舰,整个行业就此洗牌。”

相比游戏类、影视类内容,VR直播难度低很多。目前VR应用中,直播是最普遍的,美国人已经在NBA的比赛现场用VR直播。

今年,国内很多平台也开始引入VR。芒果TV把《我是歌手》第四季的几百个视频全部VR化,但其CTO黄冬坦承,现在的体验效果并不佳。原因在于,生产和制作环节的数据量非常大,需要极其庞大的计算时间和周期,还需要大量的人工。相比普通视频,制作VR所需时间基本上是其四五倍。

直播的成本也不低,极维客COO刘林坤算过:“VR直播成本主要是传输端的成本,拍摄当下要算的是普通人力成本,后期制作假设拍10分钟VR的内容,再传输到云端,直播成本大概是1万元。”

网心科技CEO陈磊得出这样的结论:“以1080p、20多兆来计算,今天的VR体验360度传输,单位用户成本是今天电视用户成本的10倍,是手机用户成本的100倍。爱奇艺手机有付费用户,15元/月或者30元/月,要保持同样的利润率,会员需要付费3000元/月来观看VR。”

这就像2G时代用手机看电视剧一样。王冉说:“和手机不同,没有了视频功能,手机还可以用来打电话发微信,而VR眼镜离开了VR内容就是一坨压在头上的塑料。”这坨塑料还很贵。

比VR眼镜更贵的是VR拍摄设备。目前主流的360度全方位拍摄方法是采用6个Gopro甚至16个Gopro 相机组成机群拍摄。一个Gopro的市场价是3000元人民币左右。放弃手机的诺基亚今年开卖OZO摄像机,搭载8个麦克风、8个摄像传感器,业内人士很看好这个设备,不过售价是39万元人民币。

去年年底国内一部VR电影《活到最后》,全长12分钟,花了近百万元。冯鑫提到,VR摄录设备价值数百万元人民币,在一个并不成熟的内容市场,如此贵重的设备,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压力太大。

很多内容生产者也因为设备昂贵以及设备方案一直在变,不敢轻易购入。“现在还不是内容大量产生的时候。”

李捷认为,VR内容兴起的第一波会是直播、15分钟以内的游戏及现场综艺和全景短片,时间将在2016年至2017年下半年;第二波是15分钟至1小时的纪录片、全景长篇、微电影,两年到两年半之后才会出现真正完整意义上的长片,例如电影、电视剧等。

在这些成熟的作品出现以前,VR的繁荣只是“供给和需求未能成立的资本推动型”,新媒体观察者魏武挥认为:“包括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在内的各种R,其实供给和需求都还有很大的问题。VR上内容欠缺是很多搞VR的人都坦承的,至于需求端,就像本世纪初电脑昂贵一样,真正意义上的VR设备(HMD和一体机),消费级价格依然是个门槛,而且产品多有过重、眩晕等尚待解决的问题。”所以他的结论是:“VR很有可能迎来类似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大崩盘。VR的前途我并不怀疑,只是,如果资本过于疯狂的话,死掉的公司,会极多。”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