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6年4月,日本政府发布了《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16-2020)》(以下简称为《计划》),描绘了“超智慧社会”的发展愿景,认为人类社会从狩猎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将迈入第五阶段的社会5.0阶段,即“超智慧社会”,并提出了确保日本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率先进入“超智慧社会”的具体举措。CIE智库对《计划》予以了编译和解析。
日本“超智慧社会”愿景
“超智慧社会”是“将所需的东西和服务在所需的时间提供给所需的人,能够极其细致地满足各种社会需求,而且所有人都能超越年龄、性别、地域、语言障碍,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并实现充满生机、快乐富足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可以设想下列景象:有助于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机器人、人工智能(AI)与人类共存;定制化服务可以精细地满足用户的多样性需求;帮助服务提供方获取人们的潜在需求,并对服务提供方的行动提供支持;消除因地域、年龄导致的服务差异;通过改善环境,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服务提供者等等。
日本实现“超智慧社会”的具体举措:
打造11个系统、构建1个社会大平台
为实现“超智慧社会”发展目标,日本围绕机器人、传感器、光与量子技术、纳米技术和材料等强项技术,灵活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基于因特网或物联网,高度融合网络空间和物理世界,将基础设施、制造生产等网络化、系统化,并综合为一个系统,通过数据跨领域的应用,催生出新价值和新服务。

基于此,日本提出以下实现“超智慧社会”的具体举措:
首先,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制造、能源、交通、治理等11个社会各个垂直领域的网络化和系统化,11个系统具体包括了能源价值链优化系统、地球环境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维护管理系统、自然灾害应急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新型工业制造系统、材料研发系统、地方综合治理系统、工作流程管理系统、智能食品链系统以及智能生产系统。
其中,需要将“智能交通系统”、“能源价值链优化系统”以及“新型工业制造系统”作为核心系统予以优先研发,并尽快将其与“地方综合治理系统”、“智能食物链系统”、“智能生产系统”等其他系统进行整合,推动各系统之间的横向联合,为经济、社会创造全新的价值。
而后,需要在国家、产业界、高校及相关机构的共同合作之下,将所有系统综合为一个“超智慧社会服务平台”,在“超智慧社会服务平台”之上收集并分析平台上的工农业生产、金融交易、健康医疗、交通出行等所有社会活动的数据,运用大数据、网络技术对各领域进行协调,并对各领域的数据加以横向运用,催生出新的价值及服务,最终实现一个能够提供精准化智慧型服务的社会。
构建“超智慧社会服务平台”的关键包括了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应用接口及数据格式的标准化、各系统通用的安全技术及其面向社会应用的转化以及平台风险管理。

日本构建“超智慧社会服务平台” 的必要技术
与网络空间的信息流通、处理、储备相关的技术是构建“超智慧社会服务平台”所必须的基础技术,是从社会大数据中催生新价值的重要技术,是确保日本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最先实现“超智慧社会”的关键技术。为此,日本着重加强下列基本技术:
1、支持安全信息通讯的网络安全技术;
2、用于实现硬件和软件组件化、构建大规模系统的物联网(IoT)系统构建技术;
3、能够从包含非结构化数据在内的规模庞大、类别繁多的数据中提取知识和价值的大数据分析技术;
4、支撑IoT及大数据分析、万物交互的人工智能技术;
5、在低耗电情况下对大规模数据实现高速、实时处理的设备技术;
6、能够大容量、高速传送大规模数据的网络技术;
7、为实现高度物联网化,能够由现场系统实时进行高速、多样性处理的云计算技术。
另外,数理科学是支撑以上技术的基础学科,因此要在加强各技术的研究、开发、合作及人才培养的同时,注重数理科学的建设。
推进我国建设智慧社会的几点思考
1、三元融合系统是智慧社会的实现途径
日本的“超智慧社会”提出通过物联网融合社会各垂直领域,分别打造11个子系统,将所有系统综合为一个“超智慧社会服务平台”大系统。所谓三元融合,即人类社会、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充分融合,人、机、物充分融合。该系统在对物理世界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深度融合人机物的计算、通信和控制能力,通过虚拟网络和实体网络的相互协调,赋予人类在社会各领域实现无所不在的信息监控和精准控制,整个系统具有灵敏感知、智能决策、快速响应的“智慧”特征,最终成为一个智慧社会。
2、以人为本的智慧型社会服务是智慧社会建设的核心
日本的“超智慧社会”愿景是“能够将所需的物品、服务在所需之时按所需之量提供给所需之人,能够精细化地应对社会的各种需求,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跨越年龄、性别、地区、语言等种种差异。”智慧社会核心目标不是发展科学技术而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旨在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智慧型社会服务的发展尤为重要。对于智慧社会的建设,先进技术是手段,而最终目的是为人们提供智慧的社会服务。通过人类社会、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充分融合以及人机物充分融合的三元融合系统的打造,能够灵敏感知到各方需求,并协调各领域对社会资源要素予以最优配置,迅速提供各类社会服务和资源。
3、促进数据的开放和流通催生大量社会创新
从“超智慧社会”实现举措来看,日本极为重视社会各领域数据开放和流通所产生的强大使能作用,所提出的11个系统和1个平台旨在通过网络技术促进工农业生产、金融交易、健康医疗、交通出行等社会各垂直领域数据的开放共享以及数据跨垂直领域的流通和融合应用,以催生出社会新服务、挖掘新价值。社会是工农业生产、金融交易、健康医疗、交通出行等社会各垂直领域的复杂综合系统,社会各个领域分别规划、建设和发展的既有模式已经显现出弊端,各垂直领域的交叉点是潜在的数据流通点,也是社会创新的源泉,加快社会各领域的数据开放和流通将极大地促进社会创新。
4、以网络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智慧社会建设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将人和万物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彼此之间的信息交互、通信以及对万物的充分感知。智慧社会的核心是提供智慧型服务,而服务往往涉及了人与人、人与物(如智能机器人)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语音识别、图像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将极大地帮助人、物、环境之间的信息交互。大数据技术对万物互联所收集的海量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和分析,挖掘数据金矿催生社会价值。云计算为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了高效的计算资源。信息物理系统(CPS)相关技术通过计算、通信与物理系统的一体化设计,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将最终融合人类社会、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实现智慧社会的三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