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进号登陆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子政务

山东政法机关扎实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 以法治“活水”滋养营商“沃土”

时间:2025-09-09 11:57:07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促进号收藏

山东政法机关扎实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 以法治“活水”滋养营商“沃土”
       8月20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从海平面升起,山东港口日照港满载货物的巨轮已在朝霞中驶向远方。此时,日照市公安局港航公安局民警已巡航30余海里,清理违法设置的养殖筏架163行,确保货轮锚泊及航行安全。
  同一时刻,在曹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伴着清晨的阳光,调解员利用AI综治辅助系统为一家宠物服务公司的合同纠纷提出了调解建议。调解员迅速开展工作,彻底化解了矛盾。
  以法治“活水”滋养营商“沃土”。在经济大省山东,法治像缕缕阳光照亮社会每一处角落,如汩汩清泉滋养着齐鲁大地营商环境。“新时代,山东以经济大省稳健之势持续‘走在前、挑大梁’,政法机关作为平安守护者、法治建设者,如何锚定‘走在前’、更好‘挑大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今年以来,我们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为抓手,以‘五个小专项行动’为突破点,聚焦解决涉企突出问题,在法治轨道上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山东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宇燕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专项行动撬动“大优化”
  今年6月,山东省委政法委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齐鲁石敢当”向社会公布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提出对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议,反馈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目前,已收集核实的49条建议全部建立台账、及时交办,并均已督办完成。
  有态度,更有行动。6月3日,“山东政法机关惠企为民实事清单”向社会公布,以解决涉企突出问题为重点,从依法惩治侵犯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犯罪、提升企业破产案件处置效能等10个方面切实增强工作实效,努力办成一批实事好事。同时,山东政法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联系服务民营企业,今年上半年已走访企业7736家,帮助解决问题6217个。
  态度与行动背后是全省“一盘棋”的有力部署。4月18日,山东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全省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方案》,明确22项重点任务,指明努力方向。
  4月27日,全省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召开,在全省部署开展拖欠企业账款案件专项执行、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防范打击侵犯商业秘密和招标投标领域犯罪、深化行政复议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海外企业风险防范化解“五个小专项行动”,着力解决涉企突出问题,靶向治疗涉企痛点。
  以专项行动撬动“大优化”。据了解,“五个小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省政法机关共清理拖欠企业账款案件898件、20.6亿元,办理涉企监督案件970件,受理侵害商业秘密案件7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4000余万元,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69万件,对49件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判赔2.54亿元。
  法治之力织就“防护网”
  在聊城临清市,有一份对全市5000多家轴承企业的“一业一册”行政指导工作手册,列出了企业行政检查“谁来查”“查什么”“怎样避免违法”清单。今年1月至8月,全市轴承企业有效规避防范各类风险隐患1万余次,轴承企业诉讼案件同比减少13%。
  强化清单化管理,实现“无依据不检查”。山东省司法厅依托“鲁执法”平台,上线“山东省涉企行政检查模块”,形成“事前备案、计划匹配、扫码入企、全程记录、事后评价”工作机制,推动涉企行政检查全流程闭环管理。平台将针对同一企业前后7天内的检查计划自动匹配,促成不同机关联合开展检查,切实减少入企次数。今年以来,联合检查2.51万次,减少入企次数3.15万次,坚决遏制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等问题发生。
  以法治之力为企业“减负”,给企业“赋能”。山东法院系统完善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积极发挥破产审判挽救和出清双重功能,对有挽救价值的企业,注重利用破产整顿、预重整及庭外和解等制度进行纾困。今年以来,全省法院审结各类破产案件338件,通过破产处置化解债务总额2294.7亿元,安置企业职工1.3万人,有力助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山东检察系统将组织开展“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作为找准司法助企、法治惠企的切入点,搭建法律监督模型,建立法律监督线索发现、推送、督办机制,实行跟踪督促、接续监督,推动线索成案。规范涉企案件标签化管理,在所有涉及企业的案件前加注“涉企”字样,并统一案件办理工作流程,通过“检察官背书”增强检察官专项监督意识。
  山东公安机关健全规范“领导包靠+项目警长”警企联系长效机制,省、市、县公安机关班子成员带头包靠、联系项目企业,全面覆盖重点项目企业,精准对接项目需求。今年上半年,全省公安机关立查经济犯罪案件3524起,挽回经济损失2.11亿元。深入推进公安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省公安厅梳理编制了近百项政务服务事项清单,配套细化实施规范和办事指南,将各项服务举措落细落实。
  为企业发展托起“公平秤”,撑起“防护网”。山东政法机关的一系列做法,为齐鲁大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力。
  法律服务送到“家门口”
  “公司遭遇异地执法,该怎样维权?”“发现业务员以公司名义接单后把订单转给其他公司从中牟利,该怎么处理?”……4月12日上午10点,济宁市任城区“任·你问”专家智库法治直播间一开播就有网友提出问题。去年10月以来,任城区委政法委整合9家律师事务所、45名专家组成直播团队,面向公众和企业直播226场,提供法律咨询7400余次。
  企业需求在哪里,法治服务保障就跟到哪里。山东政法机关因地制宜,创新服务保障企业发展举措。济南市以“立足山东半岛、辐射黄河流域、融入‘一带一路’”为目标,加快推进中央法务区建设,综合法律服务大厅、市行政复议中心等30余家机构入驻,融合司法、律师、调解、仲裁、公证等多元法治业态,为企业、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烟台市持续推进“议烟和合”行政复议品牌,在全市选取20家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设立涉企行政复议联系点、选取10个较大商会设立涉企行政复议驻商会观测点,为企业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聊城市东阿县建立政法机关护航阿胶行业发展协作联动机制,通过构建全时空服务平台、开展“问需纾困”行动、优化法律服务供给等措施,以法治赋能阿胶产业发展。
  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为企业提供实在有效的帮助。威海市考虑到众多企业外派人员在海外面临的安全与法律风险,组织开展远程视频培训,帮助企业降低海外经营风险。济宁市鱼台县打造“鱼快办”营商环境品牌,利用数字赋能、流程再造等方式将企业、群众平均办事时限压减86%。淄博市高新区人民检察院结合辖区是知识产权创新成果集聚地的特点,针对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侵权、被侵权风险,探索建立看一个专题片、完成一套自测题、开展一堂法治课、组织一场座谈会、赠送一本案例书的“五个一工作法”,通过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以平安法治底色,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据介绍,山东省委政法委将深入推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全力在开展小专项行动上再加力、在主动为企业办实事上再加力、在提升服务质效上再加力,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
`
友情链接